公告版位

 

如果把 …“活著”…“好好活,比喻成天堂和地獄;那麼,做有意義的事,就是連接兩者的一把梯子;爬上去就是天堂,墜下去就是地獄。


有人活了一輩子,都不明白,什麼才算是…“有意義的事情?


在很多人看來,自己實在太渺小了,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。


其實一件事,有沒有意義,並不在於這件事的大小。


任何一件事情,哪怕再小,只要是你該做的,你用心把它做好了,這就是有意義的。


大熱天,禪院裡的花,被曬乾了。 


小和尚喊著:快澆點水吧!趕緊跑去,提了桶水來。


老和尚說:別急現在太陽大,一冷一熱,非死不可,等晚一點再澆。


該澆花了!


傍晚禪院裡的花,已經成了梅干菜的樣子,老和尚才想起澆水。


小和尚嘀嘀咕咕的說:不早澆一定已經死了,澆不活了。


老和尚漫不經心的,吩咐道:澆吧!


水澆下去沒多久,已經垂下去的花,居然全立了起來,而且生機盎然。


小和尚喊:師父!它們可真厲害,憋在那兒,撐著不死。


老和尚糾正:胡說!不是撐著不死,是好好活著。


小和尚低著頭這有什麼不同呢?


老和尚:當然不同。 


老和尚拍拍,小和尚的頭;我問你,我今年八十多歲了,我是撐著不死,還是好好活著?


上晚課的時候,老和尚把小和尚,叫到跟前:怎麼樣?想通了嗎?


小和尚還低著頭:沒有。


老和尚敲了,小和尚一下:笨喔!


一天到晚怕死的人,是撐著不死;每天都向前看的人,是好好活著。


每個人都擁有一次生命,沒有誰的生命,比別人的更尊貴;也沒有誰的生命,比別人的更卑賤。


問題在於....並不是每個人,都懂得生命的意義,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。


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著,生命對於他來說是恩賜;畏懼生命的人撐著不死,生命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成了負擔。


禪語:不要計算你過的日子,要使這些日子算數!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個老和尚在垂暮之年,他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弟子。可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禪極深,老和尚一時難以擇誰為傳人。

 

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,老和尚猜到自己的壽命將止,該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。他叫來三個弟子,吩咐他們出去各買一樣東西,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。

老和尚給了弟子們各人一枚銅錢後,有兩個弟子出去了,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,沒有行動。

 

不久,有一個弟子回來了。他告訴老和尚,他已買來了幾車的乾草,足可以添滿禪房了。老和尚聽後,搖頭蹙眉,非常失望。

 

接著,另一個弟子也回來了。只見他從袖子中取出一支蠟燭,然後把蠟燭點燃。老和尚見狀,口念「阿彌陀佛」,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神色。

 

這時,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。只見那弟子起身,將銅錢還給老尚,雙手合十說:「師父,我買的東西就來了!」說完他吹熄蠟燭,禪房一片黑暗,那弟子將手指向門外說:「師父請看,弟子買的東西已經來了」師徒背向門外望去,只見東半邊天上,一輪滿月剎那間從地平線上躍出,冉冉上升。金色的月光照進禪房,禪房裡灑滿光輝,一片通明。

 

老和尚驚訝得半晌無語。禪房裡一時寂靜非常。許久,老和尚才問打禪的弟子:「你何以想到此法?」弟子雙掌合十卑恭著師父,說:「乾草固然能裝滿禪房,但卻使禪房不潔而黑暗,雖價廉而實平庸所為;蠟燭小如手指,不值一文,然燭光能充盈禪房,買燭者非上智而不能為也!」弟子沉吟片刻,神情肅穆,繼續道:「月光既出,玉宇澄清,月光可謂九天中最無價之物!月光為何物?月明則天明;天明則地明,天明地明則心明;然佛明四宇,佛明我心,可見月光乃我佛也!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,只因我心中有佛光!」

 

老和尚聞言,脫下袈裟披在打禪的弟子身上:「你心中的佛光,乃上智中之至聰至慧者也!」

老和尚選到了傳人,我也悟出了生活的禪意––心中的佛光,誠如我們生活中的快樂美滿、幸福溫馨,乃至一切的真、善、美

 

原來,只要我們心中裝有快樂、幸福……生活就會像月光毫無保留地普照我們的心裡,從而讓我們遠離煩惱、憂愁、沮喪、消極。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,也不只在廟裡,更在社會中。要在修行中生活,在生活中修行。有的人整天打坐,磕頭、撥念珠,修了好多年,可是習氣、煩惱依舊,性格、心態依舊、沒有任何改變,這不是真正的修行。


你的工作環境也是你的道場,你的壇城。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,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,面對境界歷事煉心性,對人煉心。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,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,要製心一處,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。


把你的服務對像視為父母眾生,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,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,關心他們,幫助他們,理解他們,體諒他們,做眾生的公僕,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。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、去奉獻的時候,這就是你的修行,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。你的事業、你的工作、你的一切都會順利。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,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,提高你的層次,增長你的智慧。


你的家庭(佛堂)就是淨土,就是你的寂靜處。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干乾淨淨,佈置的清淨莊嚴,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,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,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。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,都是你的父母眾生、兒女眾生,都是你的金剛道友,要關心他們,照顧他們,尊重他們,不要傷害他們,怨恨他們。


各有各的因緣,各有各的福報,你執著什麼,什麼就會傷害你,你執著誰,誰就會讓你傷心,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,放下所有的妄念,但放下不是放棄,該做的還要去做,還要做好。人生如同一場戲,戲已經開場了,你就要演下去,但是你要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的知道,你是在演戲,哪裡有真的夫妻?哪裡有真的兒女?


既要演好你的角色,又不要假戲當真,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,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,有什麼可執著的,有什麼可計較的,少說一句又能怎樣?退一步又能怎樣?


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,要為對方考慮。只有去掉了自私、自利、自愛,你才能夠自在。你真正有了慈悲心、菩提心,你如理如法地修,真心誠意地去做,別人自然會尊重你,喜歡你。你怎樣對待別人,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,不要總是怨天尤人,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,看別人不順眼,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,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,修好自己的心,一切境都會隨心轉。


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,包容一切的時候,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,看一切人都是好人,看一切事都是好事,看一切境都是好境,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,能不斷地去掉我執,這就是修行,否則修什麼呢?


其實,修行和生活,工作並不矛盾,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,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,到處奔走尋求,忘記、失落了自我,不知道最重要的、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。佛就在心中,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。我們一定要有信心,信心有多大,成就有多大。認真學,堅持修,好好學,好好修,今生一定能夠解脫,今生一定能夠成佛。


生病的人,要找回健康;失業的人,要找份工作;傷心的人,要找到快樂;失望的人,要找到希望。我們一生幾乎都在為找事業、找朋友、找財富、找功名而忙碌,甚至一生一世都在找尋,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。其實找來找去,找自己的心最重要。怎樣找到自己的心?


第一、成就內心的真佛:有句偈云:「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就在汝心頭;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本來佛、自性佛,卻在耳娛聲色裡追逐迷失,找遍外在一切,忽略自家珍寶,空在世上幾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,很是可惜。因此,我們要作一個有智能的人,向心內覓佛,成就內心的真佛。


第二、點亮內心的燈光:現代人強調淨化環保、淨化社會,其實最主要的,還是要先從淨化自己、淨化心靈做起。因為我們的心,經常被愚癡、黑暗、無明、煩惱所遮蔽。我們每個人的自性裡,都有一盞心燈,點亮這盞智能的燈、般若的燈,就能趕走無明、煩惱。有謂美容、美顏、美姿,不如美心,點亮內心的燈光,就是美心。


第三、治療內心的病患:身體生病了要看醫生,心理生病了怎麼辦?有人求神問卜,有人看心理醫生,不過最究竟的,還是自己做自己的醫生,因為自己內心的病,自己最瞭解。 「佛說一切法,為治一切心;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」佛陀說法,就是要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病,所謂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,用戒來治貪,用定來治瞋,用慧來治癡,身心才會解脫清涼。


第四、發掘內心的財富:外在的財富,隨時可能因為水、火、盜賊、貪官及不肖子孫等而消失。然而我們心內的財富,是偷不去,也失不了的。比方:信仰、般若、慈悲、道德、精進、喜捨、慚愧等等,都是心中的財富,這是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。你想擁有多少財富,就得看自我發掘多少了。


生活在世間,有人專找門路,有人愛找碴兒,找來找去,只有自找苦吃,自找罪受。唯有找到自家寶藏,心裡才會開朗,才會踏實,無論什麼樣的生活,都得自在。

 

文:南懷瑾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若我是來還債的,那就盡量多還一些,寧人負我,我不負人。

如若我是來報恩的,那就盡量多報一些,今生為人實屬不易,我要把人性發揮到極致。

每當遭遇困境、面對挫折、感覺不被理解、內心不能夠平靜時,告訴自己:今生已經是最後一生,我將永遠告別這個娑婆世界,沒有什麼值得長久計較。雖一時之間偶爾會有抵觸與抱怨,但我會很快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覺知。

此生,無論我擁有怎樣的父母、兒女、愛人、兄弟姊妹、遇見怎樣的朋友、金剛同修;無論我每日與何種人在一起,我與她(他)們之間都將是最後一世相遇,最後一世的緣聚。在這最後一生當中與她(他)們相逢,應該值得珍重。

無論我現在住在怎樣的住宅,從事的職業是否滿意,經濟是否豐盛,資糧是否備足,這都是前世注定的,走完這一生,我將永遠不再重複這樣的生活。

再最後一次品嚐做人的滋味吧!味道也許不好,卻是留給自己在紅塵最後的一道記憶。在這最後一生日子裡,要緊的只有一件事情:出生入死,超凡脫俗,證悟菩提。

人生再長,不過百年,這一生的歲月只是我在這個空間的一場夢幻。不論如何活著,快樂著或是痛苦著,其實都是最有意義的一生,值得自豪的一生,值得珍惜的一生。

今生,將是我在娑婆世界的最後一生,這真是一件天大喜事。當慧命在紅塵歷盡劫難之後,我終於可以回歸萬有的源頭。那麼,還有什麼值得抱怨、嘮叨、遺憾、痛悔、嗔恨的呢?

如果還有,就是忘記了“最後”這兩個字,或者是對“最後”這兩個字認識不夠、信心不夠。時時牢記著:今生,是我在紅塵的最後一生!再來時,我必腳踏蓮花,乘願而來。來時凡夫,回時必已超凡入聖!

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今生不藉此身渡,更待何生渡此身。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難的修行,不是在深山獨處,與人世隔絕;不是在禪坐中,掉入某個境界。最難的修行,是在關係裡。


世間的關係,總是由親近而開始,以淡漠而結束。
心和心的距離,在一個呼吸間變幻莫測。
近和遠,都產生於一個念頭的力量。

而人們並不知道,這個決定性的念頭何時出現!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刻,就是因果業力當下的顯現。

在諸多關係裡,親密關係最難解脫!
因為我們是因愛來到這個世界,最終也因愛最難解脫!

因愛存在,所以有了關心、照顧、分擔、包容、幫助!
也因愛存在,所以有了抱怨、佔有、要求、傷害、排斥、淡漠,世界最近的距離,最遠的距離,都是因愛產生!

這個最難解脫的親密關係,可能是夫妻、可能是父女、可能是男女朋友、可能是師徒,也可能是某個親近的人!

這個關係,令人難分難捨。
這個關係,是讓你的心有所住的最大的果。
這個關係,即是煩惱,又是菩提的所緣!

所以佛說:煩惱即菩提!不要逃避煩惱,去求菩提。

要知道:與親密關係衝突,只是因為他沒有滿足你的需要。
不是因為對方真的錯了!

要知道:他沒有滿足你的需要,其實是你也沒有辦法滿足他的需要。

要知道:你們想要的不一樣不代表你是對的。

要知道:這就是你們關係的,抱怨是沒用的,要去看那個是怎麼製造的。

面對親密關係,做個發願解脫的勇士,修成一個自利利他的智者。
說出自己心裡想的,不活在猜測對方和等待對方裡;

做自己願意為對方做的,不讓行動總是停留在頭腦裡;

表達自己想要的,遷就和忍耐不能減少煩惱;

和對方共同成長,不讓思想虛度在時間裡,不讓靈性消沉在慾望裡。

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的心,是菩薩的心!
願世間多一些菩薩,戰勝輪迴和業力!
願世間多一些菩薩,在親密關係裡成就不退菩提!

 

~大寶法王噶瑪巴~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最大的財富是知足,最大的利益是健康,最大的勝利是無瞋,最大的成就莫過於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悠然自得。

人總以為擁有的愈多就會越快樂;事實上,要求的愈少、執著得越少才會越快樂。

欲望與執著是令我們感到痛苦的因素。如果有人強烈地擁有這兩個心態,即使把整個地球送給他,他也不會感到滿足。

還未「擁有」的人為了爭取而受苦,早已「擁有」的人為了不想失去而痛苦。擁有的越多,未必代表是越快樂的人生!但許多世人仍舊窮其一生去追求欲望、汲汲營營於名利。

很多事情都只是一念之間,應該要多多想想自己擁有什麼,不必要常常與其他人做比較,如此,就會活得很快樂。

要多體會、多珍惜自己已擁有的,不要總是看到自己所沒有的!

快樂與擁有多少物產並無關係。在缺乏財富時,日思夜念要得到它們;在擁有財富時,又會日夜擔心怕失去它們。

要令自己在生命中沒有缺憾,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對人、對事有所希求;心中沒有過多欲求的時候,生命就不會再有所失落。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『牛』是怎麼死的?這個故事很經典,寓意很深!

牛耕田回來,躺在欄裡,疲憊不堪地喘著粗氣,狗跑過來看它。

『唉,老朋友,我實在太累了。』牛訴著苦,『明兒個我真想歇一天。』

狗告別後,在牆角遇到了貓。
狗說:『伙計,我剛才去看了牛,這位大哥實在太累了,它說它想歇一天。也難怪,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了。』
貓轉身對羊說:『牛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,它想歇一天,明天不干活兒了。』
羊對雞說:『牛不想給主人幹活兒了,它抱怨它的活兒太多太重。唉,也不知道別的主人對他的牛是不是好一點兒。』
雞對豬說:『牛不准備給主人幹活兒了,它想去別的主人家看看。也真是,主人對牛一點兒也不心疼,讓它干那麼多又重又髒的活兒,還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。』

晚飯前,主婦給豬餵食,豬向前一步,說:『主婦,我向你反映一件事。牛的思想最近很有問題,你得好好教育它。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兒了,它嫌主人給它的活兒太重太多太髒太累了。它還說它要離開主人,到別的主人那裡去。』
得到豬的報告,晚飯桌上,主婦對主人說,『牛想背叛你,它想換一個主人。背叛是不可饒恕的,你準備怎麼處置它?』
『對待背叛者,殺無赦!』主人咬牙切齒地說道。
可憐,一頭勤勞而實在的牛,就這樣被傳言『殺』死了。

不要跟旁人抱怨,免得怎麼死的都不知道!在看這篇文章之前,你是否也在抱怨什麼呢?
不要輕易相信隔耳的傳言,除非你當面證實,否則你會做出錯誤的判斷。

遇事有水平的處理方法:

1、學會沉默
有時候,你被人誤解,你不想爭辯,所以選擇沈默。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,因此你認為不必對全世界喊話。卻也有時候,你被最愛的人誤解,你難過到不想爭辯,也只有選擇沈默。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,但他應該懂,若他竟然不能懂,還有什麼話可說?生命中往往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,畢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條列清楚,甚至可能根本沒有真正的是與非。那麼,不想說話,就不說吧,在多說無益的時候,也許沈默就是最好的解釋。

2、學會平靜
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,你身旁所有的人都告訴你:要堅強,而且要快樂。堅強是絕對需要的,但是快樂?在這種情形下,恐怕是太為難你了。畢竟,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覺得高興?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靜。平靜地看待這件事,平靜地把其他該處理的事處理好。平靜,沒有快樂,也沒有不快樂。

3、學會彎腰,這會是我意外的收穫
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紛歧,甚造成言語上的衝突,所以你悶悶不樂,因為你覺得都是別人惡意。別再耿耿於懷了,回家去擦地板吧。拎一塊抹布,彎下腰,雙膝著地,把你面前這張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乾淨。然後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場衝突,所說過的每一句話。現在,你發現自己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了,是不是?

你漸漸心平氣和了,是不是?有時候你必須學習彎腰,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你謙卑。勞動身體的同時,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。而且,你還擁有了一張光潔的地板呢。這是你的第二個收穫。

4、不要想如果當初
你說,人生是一條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,永遠在不停地做選擇。如果只是選擇吃炒麵或炒飯,影響似乎不大,但選擇讀什麼科系、做什麼工作、結婚或不結婚、要不要有孩子,每一個選擇都影響深遠,而不同的選擇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。你又說,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,就在於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啊。如果當初如何如何,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。

這種充滿悵然的喃喃自語,還是別再多說了吧。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,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。獨一無二的創作,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。

5、努力
漫步林間,你看見一株藤蔓附著樹幹,柔軟與堅實相互交纏,你感動於這靜美的一幕。讓幸福與歸屬就此駐足吧。你想。不知未來會有怎樣一番風雨摧折?也許藤將斷、樹會倒,也許天會荒,地將老。你又想。

那麼,請時光停格在此刻吧。停格即是永恆。永恆裡若有這靜美的一刻,未來可能遭遇的種種劫難,便已得到了安慰與報償。努力,不管成功與否,至少曾經美麗。

6、保持單純
因為思慮過多,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復雜化了。明明是活在現在,你卻總是念念不忘著過去,又憂心忡忡著未來;堅持攜帶著過去、未來與現在同行,你的人生當然只有一片拖泥帶水。而單純是一種恩寵狀態。單純地以皮膚感受天氣的變化,單純地以鼻腔品嚐雨後的青草香,單純地以眼睛統攝遠山近景如一幅畫。

單純地 活在當下。而當下其實無所謂是非真假。既然沒有是非,就不必思慮;沒有真假,就無須念念不忘又憂心忡忡。無是非真假,不就像在做夢一樣了嗎?是呀,就單純地把你的人生當成夢境去執…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,是時刻在變動的,不管你期盼的是什麼,腦裡憧憬的未來如何?我們必須去面對的是「當下」。

 

幸福人生的秘訣,在於將當下該做的事處理圓滿、以謙虛恭敬的態度待人;不再感傷過去;也不要憂慮未來。

 

因為我們不能回到過去,去改變既成的事實;也不能預知未來將會發生什麼事,我們能把握的只是當下。

 

若能時時檢討自己,努力做到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就能過心安理的生活。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原本就是不完美;為什麼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補足


國王有七個女兒,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。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遠近皆知,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髮夾。 


有一天早上,大公主醒來,一如往常地用髮夾整理她的秀髮,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,於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裡,拿走了一個髮夾。 


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,便到三公主房裡拿走一個髮夾;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,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髮夾;四公主如法炮製拿走了五公主的髮夾;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髮夾;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髮夾。 


於是,七公主的髮夾只剩下九十九個。 


隔天,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,他對國王說:「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髮夾,我想這一定是屬於公主們的,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,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髮夾?」 


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,都在心裡想說:「是我掉的,是我掉的。」可是頭上明明完整的別著一百個髮夾,所以都懊惱得很,卻說不出。只有七公主走出來說:「我掉了一個髮夾。」 


話才說完,一頭漂亮的長髮因為少了一個髮夾,全部披散了下來,王子不由得看呆了。 


故事的結局,想當然的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 


為什麼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補足?   

 
一百個髮夾,就像是完美圓滿的人生,少了一個髮夾,這個圓滿就有了缺憾;但正因缺憾,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、無限的可能性,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! 
人生不可免的缺憾,你怎樣面對呢? 


人生原本就是不完美,就看個人如何修行,創造自己的幸福與"完美"。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前有一位王子,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,問他的老師——釋迦牟尼佛:「我未來的人生之路將會是怎樣的呢?」

 

佛陀回答說:「你在人生之路上,將會遇到三道門,每一道門上都寫有一句話,到時候你看了就明白了。在你走過第三道門之後,我會在第三道門的那邊等你。」

 

於是,王子上路了。

 

不久,他遇到了第一道門,上面寫著:「改變世界。』

 

王子想: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規劃這個世界,將那些我看不慣的事情統統都改掉。於是,他就這樣去做了。

幾年之後,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門,上面寫著:『改變別人。』

 

王子想: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們,讓他們的性格向著更正確的方向發展。於是,他就這樣去做了。

又過了幾年,他遇到了第三道門,上面寫著:『改變你自己。』

 

王子想:我要使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完美。於是,他就這樣去做了。

 

後來,王子見到了釋迦牟尼佛,他對佛陀說:「我已經經過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門,也看到門上寫的啟示了。我懂得與其改變世界,不如改變這個世界上的人;與其去改變別人,不如改變我自己。」

 

佛陀聽了微微一笑,說:「也許你現在應該往回走,再回去仔細看看那三道門。」

 

王子將信將疑地往回走。

 

遠遠地,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門,可是,和他來的時候不一樣,從這個方向上看過去,他看到門上寫的是『接納你自己』。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自己時,為什麼總是處在自責和苦惱之中:因為他拒絕承認和接受自己的缺點,所以他總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,而忽略了自己的長處。於是,他開始學習欣賞自己、接納自己。

 

王子繼續往回走,他看到第二道門上寫的是『接納別人』。他這才明白他為什麼總是滿腹牢騷,怨聲載道:因為他拒絕接受別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別,總是不願意去理解和體諒別人的難處。於是,他開始學習寬容別人。

 

王子又繼續往回走。他看到第一道門上寫的是『接納世界』。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世界時為什麼連連失敗:因為他拒絕承認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,他總要強人所難,控制別人,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。

於是,他開始學習以一顆寬廣的心去包容世界。

 

這時,釋迦牟尼佛已經等在那裡了,他對王子說:「我想,現在你已經懂得什麼是和諧與平靜了。」

 

三道門的故事告訴我們:人生在世,應該學會在生活中認識自己的優缺點,並不斷地完善自己,做一個高尚的人;還要胸懷坦蕩地對待別人,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,處處與人結緣而不是結怨。這樣我們才能與人和諧相處,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