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版位

目前分類:好文分享 (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一個懂得自我反省的人,才能找出自己人格上的缺點,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且加以改進。而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,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缺失,只會一昧的怪罪別人,認定一切都是別人的錯,並且不斷的為自己錯誤的行為,找尋一個合理的藉口。更可悲的是,有些人明明錯得很離譜,卻強詞奪理死不認錯,一副我就是這樣,你能奈我何的姿態,讓人看了真的很無言……。

人最珍貴而獨特之處,就是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理性,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經營自己的內心世界,可以由無知而成為事理通達,可以豐富自己的心靈、提昇自己的涵養,可以讓人生變得深入而充實……,但這一切都必須以自我反省為前提,如果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,心靈只會停留在非常低的層次,人格上也會變成欲性大於理性,所表現出來的言行就是放任、不知節制,簡單的說就是「為所欲為」。面對這樣的人,就像「秀才遇到兵,有理說不清。」實在是很痛苦的事,不過卻可以做為我們的借鏡,至少我的人生沒走到那麼糟的地步!如果這樣的人進入了生活圈中,那也只有認了吧!對於一個不會自我反省的人,我們又能奈他何?

在反省的功夫上,有曾夫子所說的:「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當然,這只是一個大原則、大方向。事實上,我們說過的話、做過的事,都應該在靜下來的時候,好好的想一想。反覆的思量,往自己的內心深處去想,甚至為別人找一個「對」的理由,慢慢的會發現,自己也有情緒過當的時候,雖然別人錯在先,我們卻也因為情緒被挑起,而跟著錯下去,不斷反思的結果,久而久之,自己的計較心就變少了。

以前,遇到爭執的時候,總是會在那個「理」字上爭輸贏,久了,便知道每個人對「理」字都有不同的見解,我有我的理,他也有他的理,只要看法不同,就永遠不會有共識,那又何必一直在「理」面鑽不出來呢?轉個彎想想,也許他的出發點也是為我好,只是他的表達方式和理念我不能認同罷了,既然都是出於善的,即便是壞的收場,就別計較了吧!當我們放下的那一刻,自己的心也獲得解脫,所以自我反省又多了一個好處,就是比較不會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,同時在自己的心境上也更加的提昇了。

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,不要覺得自己永遠都是對的,很多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,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,凡事反求諸己,才不會做情緒的奴隸,也才能讓自己的內心擁有更寬廣的世界。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*¨★*¨☆*¨*♡ 要別人愛你的祕訣 ♡*¨*☆¨*★¨*

 

要別人愛你只有一個祕訣,就是做一個值得愛的人。

 

除了自己擁有良好的態度、清白的品格之外,要想擁有「愛」的方
法,自然就是先主動付出「愛」,而且是真誠無私的愛!

 

想擁有,必先完全付出;全心付出,就能全心擁有。

 

愛的付出,不是一種能斤斤計較的事。如果在付出的同時,還是認
為自己吃虧、期望得到回饋、考慮著究竟劃不划算等問題,這實在
談不上是全心的付出,充其量只是想做一筆關於愛的交易而已。

 

當你真心付出愛時,行為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快樂,能帶給你正向的
能量。而往往在這種不特別期待利益回饋的情況下,真誠愛人者本
身也必將得到他人的愛與幫助,這是生命中最真實的回報。

 

無私的愛,就像玫瑰花一樣,其散發的芬芳能遍及周遭,讓眾人喜
愛;這是一股可以將朋友、陌生人、敵人圈在一起的奇妙力量。

 

愛是自然的本性。

 

愛的表現,無論多麼微不足道,都不會白費力氣。

愛的力量,足以改變世界;想要改變別人對你的觀感,請善用這個
巨大的能量!

 

希望我的好朋友們都能永遠美滿快樂與幸福!~╠╣aΡpy 
(¯''•.¸.ღ.(。◕‿◕。).ღღ.(。◠‿◠。).ღ.¸.•''¯)

 

150 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徒弟擦一面鏡子,邊擦邊說:這鏡子可真是賤貨,幾十元買了,這麼一大面!

師父笑著說:你可別小看了,這鏡子啊!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!

徒弟也逗趣說:哦?不知這鏡子老師,將何以教我啊?

師父問:不管什麼東西,只要放到鏡子前面,它都映得出嗎?

徒弟答:當然!

師父問:那麼東西移開後,鏡子裡還留有餘影嗎?

徒弟答:那怎麼會呢?

師父:這就是智慧啊!

師父說:這叫“物來則應,過去不留”。

徒弟!你在生活中,能做到「事來則應,事過即忘嗎」?

徒弟說:不能…想不到這鏡子…還有點門道,還有嗎?

師父說:多的是…比如孔孟先師,或帝王將相來照鏡,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,而加倍細心嗎?

徒弟答:不會。

如果乞丐、棄兒來照鏡,鏡子會因厭惡,而應付了事嗎?

徒弟答:不會。

這即是: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。

師父問: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,與凡夫居而不憂,你做得到嗎?

徒弟興沖沖的問:做不到!還有嗎?

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,鏡子會一邊照甲,又一邊惦念乙嗎?

徒弟答:不會。

這叫把握當下,而無所住。你做得到嗎?

徒弟窮追:做不到!還有呢?

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,其本身會不會,也變成紅色?

映現綠色時,會不會本身,也變成綠色?

徒弟答:不會。

鏡子本身雖不變色,卻仍能紅來現紅,綠來現綠,是不是?

徒弟問:是!這叫什麼?

這即是: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。你做得到嗎?

徒弟還不解渴:做不到,還有嗎?

鏡子映人映物、映狗、映水、映火、而本身玻璃的本質,卻始終不變,這叫做"體不動",而“用常顯”。

“用常顯”而“體不變”,你明白嗎?

“明白了”…徒弟感歎的說: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,竟蘊含了這麼多道理!

真是物物…皆可為師。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如果把 …“活著”…“好好活,比喻成天堂和地獄;那麼,做有意義的事,就是連接兩者的一把梯子;爬上去就是天堂,墜下去就是地獄。


有人活了一輩子,都不明白,什麼才算是…“有意義的事情?


在很多人看來,自己實在太渺小了,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。


其實一件事,有沒有意義,並不在於這件事的大小。


任何一件事情,哪怕再小,只要是你該做的,你用心把它做好了,這就是有意義的。


大熱天,禪院裡的花,被曬乾了。 


小和尚喊著:快澆點水吧!趕緊跑去,提了桶水來。


老和尚說:別急現在太陽大,一冷一熱,非死不可,等晚一點再澆。


該澆花了!


傍晚禪院裡的花,已經成了梅干菜的樣子,老和尚才想起澆水。


小和尚嘀嘀咕咕的說:不早澆一定已經死了,澆不活了。


老和尚漫不經心的,吩咐道:澆吧!


水澆下去沒多久,已經垂下去的花,居然全立了起來,而且生機盎然。


小和尚喊:師父!它們可真厲害,憋在那兒,撐著不死。


老和尚糾正:胡說!不是撐著不死,是好好活著。


小和尚低著頭這有什麼不同呢?


老和尚:當然不同。 


老和尚拍拍,小和尚的頭;我問你,我今年八十多歲了,我是撐著不死,還是好好活著?


上晚課的時候,老和尚把小和尚,叫到跟前:怎麼樣?想通了嗎?


小和尚還低著頭:沒有。


老和尚敲了,小和尚一下:笨喔!


一天到晚怕死的人,是撐著不死;每天都向前看的人,是好好活著。


每個人都擁有一次生命,沒有誰的生命,比別人的更尊貴;也沒有誰的生命,比別人的更卑賤。


問題在於....並不是每個人,都懂得生命的意義,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。


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著,生命對於他來說是恩賜;畏懼生命的人撐著不死,生命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成了負擔。


禪語:不要計算你過的日子,要使這些日子算數!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個老和尚在垂暮之年,他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弟子。可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禪極深,老和尚一時難以擇誰為傳人。

 

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,老和尚猜到自己的壽命將止,該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。他叫來三個弟子,吩咐他們出去各買一樣東西,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。

老和尚給了弟子們各人一枚銅錢後,有兩個弟子出去了,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,沒有行動。

 

不久,有一個弟子回來了。他告訴老和尚,他已買來了幾車的乾草,足可以添滿禪房了。老和尚聽後,搖頭蹙眉,非常失望。

 

接著,另一個弟子也回來了。只見他從袖子中取出一支蠟燭,然後把蠟燭點燃。老和尚見狀,口念「阿彌陀佛」,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神色。

 

這時,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。只見那弟子起身,將銅錢還給老尚,雙手合十說:「師父,我買的東西就來了!」說完他吹熄蠟燭,禪房一片黑暗,那弟子將手指向門外說:「師父請看,弟子買的東西已經來了」師徒背向門外望去,只見東半邊天上,一輪滿月剎那間從地平線上躍出,冉冉上升。金色的月光照進禪房,禪房裡灑滿光輝,一片通明。

 

老和尚驚訝得半晌無語。禪房裡一時寂靜非常。許久,老和尚才問打禪的弟子:「你何以想到此法?」弟子雙掌合十卑恭著師父,說:「乾草固然能裝滿禪房,但卻使禪房不潔而黑暗,雖價廉而實平庸所為;蠟燭小如手指,不值一文,然燭光能充盈禪房,買燭者非上智而不能為也!」弟子沉吟片刻,神情肅穆,繼續道:「月光既出,玉宇澄清,月光可謂九天中最無價之物!月光為何物?月明則天明;天明則地明,天明地明則心明;然佛明四宇,佛明我心,可見月光乃我佛也!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,只因我心中有佛光!」

 

老和尚聞言,脫下袈裟披在打禪的弟子身上:「你心中的佛光,乃上智中之至聰至慧者也!」

老和尚選到了傳人,我也悟出了生活的禪意––心中的佛光,誠如我們生活中的快樂美滿、幸福溫馨,乃至一切的真、善、美

 

原來,只要我們心中裝有快樂、幸福……生活就會像月光毫無保留地普照我們的心裡,從而讓我們遠離煩惱、憂愁、沮喪、消極。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,也不只在廟裡,更在社會中。要在修行中生活,在生活中修行。有的人整天打坐,磕頭、撥念珠,修了好多年,可是習氣、煩惱依舊,性格、心態依舊、沒有任何改變,這不是真正的修行。


你的工作環境也是你的道場,你的壇城。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,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,面對境界歷事煉心性,對人煉心。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,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,要製心一處,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。


把你的服務對像視為父母眾生,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,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,關心他們,幫助他們,理解他們,體諒他們,做眾生的公僕,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。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、去奉獻的時候,這就是你的修行,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。你的事業、你的工作、你的一切都會順利。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,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,提高你的層次,增長你的智慧。


你的家庭(佛堂)就是淨土,就是你的寂靜處。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干乾淨淨,佈置的清淨莊嚴,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,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,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。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,都是你的父母眾生、兒女眾生,都是你的金剛道友,要關心他們,照顧他們,尊重他們,不要傷害他們,怨恨他們。


各有各的因緣,各有各的福報,你執著什麼,什麼就會傷害你,你執著誰,誰就會讓你傷心,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,放下所有的妄念,但放下不是放棄,該做的還要去做,還要做好。人生如同一場戲,戲已經開場了,你就要演下去,但是你要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的知道,你是在演戲,哪裡有真的夫妻?哪裡有真的兒女?


既要演好你的角色,又不要假戲當真,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,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,有什麼可執著的,有什麼可計較的,少說一句又能怎樣?退一步又能怎樣?


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,要為對方考慮。只有去掉了自私、自利、自愛,你才能夠自在。你真正有了慈悲心、菩提心,你如理如法地修,真心誠意地去做,別人自然會尊重你,喜歡你。你怎樣對待別人,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,不要總是怨天尤人,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,看別人不順眼,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,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,修好自己的心,一切境都會隨心轉。


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,包容一切的時候,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,看一切人都是好人,看一切事都是好事,看一切境都是好境,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,能不斷地去掉我執,這就是修行,否則修什麼呢?


其實,修行和生活,工作並不矛盾,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,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,到處奔走尋求,忘記、失落了自我,不知道最重要的、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。佛就在心中,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。我們一定要有信心,信心有多大,成就有多大。認真學,堅持修,好好學,好好修,今生一定能夠解脫,今生一定能夠成佛。


生病的人,要找回健康;失業的人,要找份工作;傷心的人,要找到快樂;失望的人,要找到希望。我們一生幾乎都在為找事業、找朋友、找財富、找功名而忙碌,甚至一生一世都在找尋,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。其實找來找去,找自己的心最重要。怎樣找到自己的心?


第一、成就內心的真佛:有句偈云:「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就在汝心頭;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本來佛、自性佛,卻在耳娛聲色裡追逐迷失,找遍外在一切,忽略自家珍寶,空在世上幾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,很是可惜。因此,我們要作一個有智能的人,向心內覓佛,成就內心的真佛。


第二、點亮內心的燈光:現代人強調淨化環保、淨化社會,其實最主要的,還是要先從淨化自己、淨化心靈做起。因為我們的心,經常被愚癡、黑暗、無明、煩惱所遮蔽。我們每個人的自性裡,都有一盞心燈,點亮這盞智能的燈、般若的燈,就能趕走無明、煩惱。有謂美容、美顏、美姿,不如美心,點亮內心的燈光,就是美心。


第三、治療內心的病患:身體生病了要看醫生,心理生病了怎麼辦?有人求神問卜,有人看心理醫生,不過最究竟的,還是自己做自己的醫生,因為自己內心的病,自己最瞭解。 「佛說一切法,為治一切心;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」佛陀說法,就是要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病,所謂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,用戒來治貪,用定來治瞋,用慧來治癡,身心才會解脫清涼。


第四、發掘內心的財富:外在的財富,隨時可能因為水、火、盜賊、貪官及不肖子孫等而消失。然而我們心內的財富,是偷不去,也失不了的。比方:信仰、般若、慈悲、道德、精進、喜捨、慚愧等等,都是心中的財富,這是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。你想擁有多少財富,就得看自我發掘多少了。


生活在世間,有人專找門路,有人愛找碴兒,找來找去,只有自找苦吃,自找罪受。唯有找到自家寶藏,心裡才會開朗,才會踏實,無論什麼樣的生活,都得自在。

 

文:南懷瑾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若我是來還債的,那就盡量多還一些,寧人負我,我不負人。

如若我是來報恩的,那就盡量多報一些,今生為人實屬不易,我要把人性發揮到極致。

每當遭遇困境、面對挫折、感覺不被理解、內心不能夠平靜時,告訴自己:今生已經是最後一生,我將永遠告別這個娑婆世界,沒有什麼值得長久計較。雖一時之間偶爾會有抵觸與抱怨,但我會很快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覺知。

此生,無論我擁有怎樣的父母、兒女、愛人、兄弟姊妹、遇見怎樣的朋友、金剛同修;無論我每日與何種人在一起,我與她(他)們之間都將是最後一世相遇,最後一世的緣聚。在這最後一生當中與她(他)們相逢,應該值得珍重。

無論我現在住在怎樣的住宅,從事的職業是否滿意,經濟是否豐盛,資糧是否備足,這都是前世注定的,走完這一生,我將永遠不再重複這樣的生活。

再最後一次品嚐做人的滋味吧!味道也許不好,卻是留給自己在紅塵最後的一道記憶。在這最後一生日子裡,要緊的只有一件事情:出生入死,超凡脫俗,證悟菩提。

人生再長,不過百年,這一生的歲月只是我在這個空間的一場夢幻。不論如何活著,快樂著或是痛苦著,其實都是最有意義的一生,值得自豪的一生,值得珍惜的一生。

今生,將是我在娑婆世界的最後一生,這真是一件天大喜事。當慧命在紅塵歷盡劫難之後,我終於可以回歸萬有的源頭。那麼,還有什麼值得抱怨、嘮叨、遺憾、痛悔、嗔恨的呢?

如果還有,就是忘記了“最後”這兩個字,或者是對“最後”這兩個字認識不夠、信心不夠。時時牢記著:今生,是我在紅塵的最後一生!再來時,我必腳踏蓮花,乘願而來。來時凡夫,回時必已超凡入聖!

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今生不藉此身渡,更待何生渡此身。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難的修行,不是在深山獨處,與人世隔絕;不是在禪坐中,掉入某個境界。最難的修行,是在關係裡。


世間的關係,總是由親近而開始,以淡漠而結束。
心和心的距離,在一個呼吸間變幻莫測。
近和遠,都產生於一個念頭的力量。

而人們並不知道,這個決定性的念頭何時出現!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刻,就是因果業力當下的顯現。

在諸多關係裡,親密關係最難解脫!
因為我們是因愛來到這個世界,最終也因愛最難解脫!

因愛存在,所以有了關心、照顧、分擔、包容、幫助!
也因愛存在,所以有了抱怨、佔有、要求、傷害、排斥、淡漠,世界最近的距離,最遠的距離,都是因愛產生!

這個最難解脫的親密關係,可能是夫妻、可能是父女、可能是男女朋友、可能是師徒,也可能是某個親近的人!

這個關係,令人難分難捨。
這個關係,是讓你的心有所住的最大的果。
這個關係,即是煩惱,又是菩提的所緣!

所以佛說:煩惱即菩提!不要逃避煩惱,去求菩提。

要知道:與親密關係衝突,只是因為他沒有滿足你的需要。
不是因為對方真的錯了!

要知道:他沒有滿足你的需要,其實是你也沒有辦法滿足他的需要。

要知道:你們想要的不一樣不代表你是對的。

要知道:這就是你們關係的,抱怨是沒用的,要去看那個是怎麼製造的。

面對親密關係,做個發願解脫的勇士,修成一個自利利他的智者。
說出自己心裡想的,不活在猜測對方和等待對方裡;

做自己願意為對方做的,不讓行動總是停留在頭腦裡;

表達自己想要的,遷就和忍耐不能減少煩惱;

和對方共同成長,不讓思想虛度在時間裡,不讓靈性消沉在慾望裡。

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的心,是菩薩的心!
願世間多一些菩薩,戰勝輪迴和業力!
願世間多一些菩薩,在親密關係裡成就不退菩提!

 

~大寶法王噶瑪巴~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『牛』是怎麼死的?這個故事很經典,寓意很深!

牛耕田回來,躺在欄裡,疲憊不堪地喘著粗氣,狗跑過來看它。

『唉,老朋友,我實在太累了。』牛訴著苦,『明兒個我真想歇一天。』

狗告別後,在牆角遇到了貓。
狗說:『伙計,我剛才去看了牛,這位大哥實在太累了,它說它想歇一天。也難怪,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了。』
貓轉身對羊說:『牛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,它想歇一天,明天不干活兒了。』
羊對雞說:『牛不想給主人幹活兒了,它抱怨它的活兒太多太重。唉,也不知道別的主人對他的牛是不是好一點兒。』
雞對豬說:『牛不准備給主人幹活兒了,它想去別的主人家看看。也真是,主人對牛一點兒也不心疼,讓它干那麼多又重又髒的活兒,還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。』

晚飯前,主婦給豬餵食,豬向前一步,說:『主婦,我向你反映一件事。牛的思想最近很有問題,你得好好教育它。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兒了,它嫌主人給它的活兒太重太多太髒太累了。它還說它要離開主人,到別的主人那裡去。』
得到豬的報告,晚飯桌上,主婦對主人說,『牛想背叛你,它想換一個主人。背叛是不可饒恕的,你準備怎麼處置它?』
『對待背叛者,殺無赦!』主人咬牙切齒地說道。
可憐,一頭勤勞而實在的牛,就這樣被傳言『殺』死了。

不要跟旁人抱怨,免得怎麼死的都不知道!在看這篇文章之前,你是否也在抱怨什麼呢?
不要輕易相信隔耳的傳言,除非你當面證實,否則你會做出錯誤的判斷。

遇事有水平的處理方法:

1、學會沉默
有時候,你被人誤解,你不想爭辯,所以選擇沈默。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,因此你認為不必對全世界喊話。卻也有時候,你被最愛的人誤解,你難過到不想爭辯,也只有選擇沈默。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,但他應該懂,若他竟然不能懂,還有什麼話可說?生命中往往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,畢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條列清楚,甚至可能根本沒有真正的是與非。那麼,不想說話,就不說吧,在多說無益的時候,也許沈默就是最好的解釋。

2、學會平靜
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,你身旁所有的人都告訴你:要堅強,而且要快樂。堅強是絕對需要的,但是快樂?在這種情形下,恐怕是太為難你了。畢竟,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覺得高興?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靜。平靜地看待這件事,平靜地把其他該處理的事處理好。平靜,沒有快樂,也沒有不快樂。

3、學會彎腰,這會是我意外的收穫
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紛歧,甚造成言語上的衝突,所以你悶悶不樂,因為你覺得都是別人惡意。別再耿耿於懷了,回家去擦地板吧。拎一塊抹布,彎下腰,雙膝著地,把你面前這張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乾淨。然後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場衝突,所說過的每一句話。現在,你發現自己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了,是不是?

你漸漸心平氣和了,是不是?有時候你必須學習彎腰,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你謙卑。勞動身體的同時,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。而且,你還擁有了一張光潔的地板呢。這是你的第二個收穫。

4、不要想如果當初
你說,人生是一條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,永遠在不停地做選擇。如果只是選擇吃炒麵或炒飯,影響似乎不大,但選擇讀什麼科系、做什麼工作、結婚或不結婚、要不要有孩子,每一個選擇都影響深遠,而不同的選擇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。你又說,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,就在於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啊。如果當初如何如何,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。

這種充滿悵然的喃喃自語,還是別再多說了吧。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,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。獨一無二的創作,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。

5、努力
漫步林間,你看見一株藤蔓附著樹幹,柔軟與堅實相互交纏,你感動於這靜美的一幕。讓幸福與歸屬就此駐足吧。你想。不知未來會有怎樣一番風雨摧折?也許藤將斷、樹會倒,也許天會荒,地將老。你又想。

那麼,請時光停格在此刻吧。停格即是永恆。永恆裡若有這靜美的一刻,未來可能遭遇的種種劫難,便已得到了安慰與報償。努力,不管成功與否,至少曾經美麗。

6、保持單純
因為思慮過多,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復雜化了。明明是活在現在,你卻總是念念不忘著過去,又憂心忡忡著未來;堅持攜帶著過去、未來與現在同行,你的人生當然只有一片拖泥帶水。而單純是一種恩寵狀態。單純地以皮膚感受天氣的變化,單純地以鼻腔品嚐雨後的青草香,單純地以眼睛統攝遠山近景如一幅畫。

單純地 活在當下。而當下其實無所謂是非真假。既然沒有是非,就不必思慮;沒有真假,就無須念念不忘又憂心忡忡。無是非真假,不就像在做夢一樣了嗎?是呀,就單純地把你的人生當成夢境去執…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原本就是不完美;為什麼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補足


國王有七個女兒,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。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遠近皆知,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髮夾。 


有一天早上,大公主醒來,一如往常地用髮夾整理她的秀髮,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,於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裡,拿走了一個髮夾。 


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,便到三公主房裡拿走一個髮夾;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,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髮夾;四公主如法炮製拿走了五公主的髮夾;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髮夾;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髮夾。 


於是,七公主的髮夾只剩下九十九個。 


隔天,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,他對國王說:「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髮夾,我想這一定是屬於公主們的,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,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髮夾?」 


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,都在心裡想說:「是我掉的,是我掉的。」可是頭上明明完整的別著一百個髮夾,所以都懊惱得很,卻說不出。只有七公主走出來說:「我掉了一個髮夾。」 


話才說完,一頭漂亮的長髮因為少了一個髮夾,全部披散了下來,王子不由得看呆了。 


故事的結局,想當然的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 


為什麼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補足?   

 
一百個髮夾,就像是完美圓滿的人生,少了一個髮夾,這個圓滿就有了缺憾;但正因缺憾,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、無限的可能性,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! 
人生不可免的缺憾,你怎樣面對呢? 


人生原本就是不完美,就看個人如何修行,創造自己的幸福與"完美"。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前有一位王子,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,問他的老師——釋迦牟尼佛:「我未來的人生之路將會是怎樣的呢?」

 

佛陀回答說:「你在人生之路上,將會遇到三道門,每一道門上都寫有一句話,到時候你看了就明白了。在你走過第三道門之後,我會在第三道門的那邊等你。」

 

於是,王子上路了。

 

不久,他遇到了第一道門,上面寫著:「改變世界。』

 

王子想: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規劃這個世界,將那些我看不慣的事情統統都改掉。於是,他就這樣去做了。

幾年之後,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門,上面寫著:『改變別人。』

 

王子想: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們,讓他們的性格向著更正確的方向發展。於是,他就這樣去做了。

又過了幾年,他遇到了第三道門,上面寫著:『改變你自己。』

 

王子想:我要使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完美。於是,他就這樣去做了。

 

後來,王子見到了釋迦牟尼佛,他對佛陀說:「我已經經過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門,也看到門上寫的啟示了。我懂得與其改變世界,不如改變這個世界上的人;與其去改變別人,不如改變我自己。」

 

佛陀聽了微微一笑,說:「也許你現在應該往回走,再回去仔細看看那三道門。」

 

王子將信將疑地往回走。

 

遠遠地,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門,可是,和他來的時候不一樣,從這個方向上看過去,他看到門上寫的是『接納你自己』。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自己時,為什麼總是處在自責和苦惱之中:因為他拒絕承認和接受自己的缺點,所以他總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,而忽略了自己的長處。於是,他開始學習欣賞自己、接納自己。

 

王子繼續往回走,他看到第二道門上寫的是『接納別人』。他這才明白他為什麼總是滿腹牢騷,怨聲載道:因為他拒絕接受別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別,總是不願意去理解和體諒別人的難處。於是,他開始學習寬容別人。

 

王子又繼續往回走。他看到第一道門上寫的是『接納世界』。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世界時為什麼連連失敗:因為他拒絕承認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,他總要強人所難,控制別人,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。

於是,他開始學習以一顆寬廣的心去包容世界。

 

這時,釋迦牟尼佛已經等在那裡了,他對王子說:「我想,現在你已經懂得什麼是和諧與平靜了。」

 

三道門的故事告訴我們:人生在世,應該學會在生活中認識自己的優缺點,並不斷地完善自己,做一個高尚的人;還要胸懷坦蕩地對待別人,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,處處與人結緣而不是結怨。這樣我們才能與人和諧相處,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位父親讓小孩與老先生學書法,用舊報紙練字多年,可是小孩一直沒有多大的進步。

老先生對父親說:「如果你讓小孩用最好的紙來寫,可能會寫得更好」。
從此以後,父親就按照他說的去做。

結果,小孩的字大有長進了!

問其原因,老先生說:「因為你用舊報紙寫字的時候,總感覺是在打草稿,即使寫得不好也無所謂,以後還有機會,所以就不能完全專心,而用最好的紙,你就會感覺機會的珍貴,有一種很正式的心態,從而也就比平常練習時,更加專心之至,用心去寫,所以字也就能夠寫好」!

想想自己走過的人生路程,是不是也有草稿上練字的那種心態?以至於使許多願望沒能實現?

其實,就是因為曾經以為自己還是來日方長,所以才一次次地失去難得的機遇,白白地浪費了一張又一張的人生好紙。

生命不應該打草稿,而現實的生活,其實,也不會給我們打草稿的機會,因為我們所認為的草稿,其實就已經是我們人生的答案卷→無法更改,亦無法重繪。

所以!我們要珍惜每一次機會,認真對待每一天。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法師和徒弟兩人,無事泡茶談天,因情人節剛到,便聊起這個話題。

 

徒:情人是什麼人?

 

師:情人是愛人、是仇人、是陌生人。

 

徒:為何如此說?

 

師:兩人相愛時,是愛人;反目成仇時,是仇人;視同陌路時,是陌生人。

 

徒:為何會演變成為這樣?

 

師:情的產生是因為貪愛,有貪愛故有執著,因執取而想佔有,因擁有故不知不覺想掌控對方,因不能如己所願,故疑心起、妒心起、瞋心起、無明起,故開始爭執、吵鬧、互不信任、彼此傷害、粗暴動手、甚至要摧毀對方、更可怕的是想同歸於盡。

 

徒:為何不要彼此珍惜?若是不能在一起,也應好聚好散?

 

師:無理的人多,明理的人少。自私的人多,無私的人少。蠻橫的人多,體諒的人少。主觀的人多,客觀的人少。您說!誰能真正替人著想,除非明白事理,才能夠寬容於人,願意利益於人。

 

徒:原來如此!

 

師:當一個人被情愛所困時,開始如春天,一切儘是美好的;接著就是夏天,常常爭執不斷;再來便是秋天,漸漸冷淡起來;最後則是冬天,結束這段感情。但此情還會繼續延續,再找下一位重蹈覆轍;因為冬天之後,春天仍舊再來,依此週而復始。這就是眾生於愛慾之河,生死輪迴的主因。

 

徒:那師父是不鼓勵人談戀愛嗎?

 

師:不可說「好」,亦不可說「不好」,怎麼做才是「最好」,由自己決定!

 

徒:情人是什麼人?

 

師:是菩薩、是諸佛。

 

徒:又為何呢?

 

師:因為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。」此人在考驗您,歷練您,讓您從逆境中走出,順境中覺醒,而面臨一切境界,皆能不取不捨,而達到自在之境。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寺院的小沙彌,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。 

 

在冷颼颼的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,尤其在秋冬之際,每一次起風時,樹葉總隨風飛舞落下。 

 

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,這讓小沙彌頭痛不已。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。 

 

後來寺裡另個小沙彌跟他說:「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,把落葉統統搖下來,後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掃落葉了。」 

 

小沙彌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,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,使勁的猛搖樹,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。一整天小沙彌都非常開心。

 

第二天,小沙彌到院子一看,他不禁傻眼了。院子裡如往日一樣是落葉滿地。

 

方丈走了過來,意味深長的對小沙彌說:「傻孩子,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,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啊!」
小沙彌終於明白了,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,唯有認真的活在當下,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。 

 

哈里伯頓:「懷著憂愁上床,就是背負著包袱睡覺。」 

人生裡有93%的煩惱都不是必須的,它們只存在於自我的想像中,往往不會出現。 

許多人心裡潛藏著一隻名字叫做「煩惱」的小螞蟻,常常放牠出來吃掉自己的難得的快樂。 
不用預支明天的煩惱,不用想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。

明天如果有煩惱,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,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,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!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不是一種『獲得』,而是源自於『放下』

 

真正的幸福,不必依賴外在的人事物,也不是來自變幻無常的情緒與感覺,而是心的清楚、愉快與平靜的狀態。

 

當惱人的情緒來襲時,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?

禪的態度是:知道事實,面對事實,處理事實,然後就把它放下。簡而言之: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

 

人生,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受。生活,難免出現逆境。逃避解決不了問題,只有用智慧把責任負擔起來,才能真正地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。


面對它:

即是告訴自己,任何事物、現象的發生,都有它一定的原因。我們不須追究原因,也無暇追究原因,唯有面對它、改善它,才是最直接、最要緊的。當問題發生時,逃避並不能阻止它不出現;只有坦然以對,把它當做是一種應對危機處理的鍛煉。


接受它:

很多人在問題發生後,都很難接受這個令人失望而意外的結果,但是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的起伏波折,得失是很平常的事,我們不可能永遠處在順境之中,所以,遭遇逆境時,也要勇敢接受,就是一種智慧。


處理它:

因果必須配合因緣。對於任何不好的情況,如果能夠改善它,當即予以改善;若不能改善,也不必失望,繼續努力,下次還有成功的機會。


放下它:

已經發生的事情已然過去了,繁華似錦也罷,一塌糊塗也罷,歸零是必然的。現實早已重啓,你還戀戀不捨,耿耿於懷。心裏放不下,又是何苦?


放下自己、也放下別人,禪的最高境界。

放下』若以禪理,來詮釋類同於得與失』的智慧。
失即是得,是一種痛苦,也是幸福。
因爲只有失去,空下的雙手,才能拾起新來的幸福。

失即是得,能作如此想的人,對一切都會隨緣自在。

 

無論遭遇任何狀況,都不會認爲它是一件了不得的事,如果已經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麽不如意的事,能讓它不發生是最好的;如果它一定要發生,擔心又有什麽用?

 

擔心、憂慮不僅幫不了忙,可能還會令情況變得更嚴重,唯有面對,最後放下,才是最好的辦法。


對感情的問題,宜用理智來處理;對家族的問題,宜用倫理來處理;即使發生了不得了的大事,也應用時間來化解、淡化。


放不下自己是:沒有智慧。
放不下別人是:沒有慈悲。
每一個人都要懂得『放自己一馬』,也要放別人一馬,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鑽牛角尖上。
生命的路很長、很寬敞,塞翁失馬焉知非福。


恭錄:聖嚴師父著作『放下的幸福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煩惱,所以有許多人,不約而同地問了佛陀一樣的問題:「我該怎麼做,才能不再煩憂?」

佛陀給的答案都相同:「只要放下,你就能不再煩惱。」

有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很不服氣,便專程去找佛陀,挑釁地問:「世上有千千萬萬個人,就有千千萬萬種煩惱。但是您給他們的解決方式都完全相同,那豈不是太可笑了?」

佛陀沒有生氣,只是反問男子:「你晚上睡覺的時候,會做夢嗎?」

「當然會!」男子回答。

「那麼,你每天晚上做的夢,都是一樣的嗎?」佛陀又問。

「當然是不一樣的。」

「你睡了千千萬萬次,就做了千千萬萬個夢。」

佛陀微笑地說:「但是要結束夢的方法,卻都是一樣的,那就是:『醒過來』!」

男子聽到佛陀的回答,啞口無言。

這則故事把煩惱比喻成「夢」,只要我們願意放下,就能從夢中清醒來。

無論你的煩惱是什麼,方法都是一樣的。

也許,人生真的有太多無法逆轉的苦難、無法挽回的遺憾。

也許在夜闌人靜的時候,我們會因此哭泣,覺得蒼天真是無情,竟然讓我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……

但是,你我都不應該忘記,能將我們從痛苦的地獄拯救出來的,絕對不是別人,只有我們自己。

想擺脫惡夢的糾纏,唯一的方式是「醒過來」;想忘卻人生的不順遂,唯一的方法就是「放下」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,問他說:「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?」


小朋友天真的回答:「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!」

林克萊特接著問:「如果有一天,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,你會怎麼辦?」

小朋友想了想:「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,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。」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,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,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。

沒想到,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,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。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:「為什麼要這麼做?」

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:「我要去拿燃料,我還要回來!」

「我還要回來!」多麼意想不到的一句話啊!

想一想,你聽到別人說話時,是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?你懂嗎?如果不懂,就請聽別人說完吧,這就是「聽的藝術」:
1.
聽話不要聽一半。
2.
還有,不要把自己的意思,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。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快樂為什麼總是擦身而過?因為有十件事會嚇跑它。今天起,無需追逐,少做這些,快樂自會降臨!

1.責備

事情出錯時,與其生氣的責備別人,自討苦吃,不如關注下次如何做得更好。

2.做作

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衣服、車、頭銜而真正喜歡你,這些只不過都是身外物。做真實的自己,真朋友才會走到身邊,帶來無限樂趣。

3.執著

當害怕和缺乏安全感時,才會僅僅抓住一樣東西不放,才會過分執著於你所知道的一切,而這樣並不會帶給你真正的安全感。試著放手,向著你心所往的方向前進,即使不成功,嘗試的過程,也會讓你自我感覺更好,更快樂。

4.打斷

打斷別人沒有禮貌,而且會讓人不喜歡你。做一個傾聽者,關注別人說的話,多問問題理解別人,和諧交流會讓你更快樂。

5.抱怨

不停的抱怨各種問題,會讓你感覺更糟糕。與其浪費時間抱怨,不如想辦法改善。不論是和自己對話,還是和朋友或同事,少說做錯了什麼,多想想如何做的更好。

6.控制

不管你是老板,還是小角色,你唯一能真正控制的其實只有你自己。與其拼命控制別人,讓壓力、恐懼和權威萦繞,不如尋找和你方向一致的人,或者給別人以引導,讓他們主動前進,這樣才會更努力,更有樂趣,更融洽的關系也會讓你更快樂。

7.批評

受過更好的教育、經驗更豐富、爬過更多的山,吃過更多的鹽,這些並不會讓你更聰明、更優秀、更深刻,只不過讓你更加獨特而已。每個人都不同,有缺點也有優點,懂得欣賞這些不同,而不是抓住缺點不放,你所看到的自己和別人才會更好,更快樂。

8.說教

其實批評還有一個兄弟,就是說教。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肆意評論人。當你對人說教時,別人只是在聽,並沒有聽進去。這種悲哀的交流,不會帶你給一絲快樂。

9.徘徊

過去的經歷,可以讓我們從中汲取經驗教訓,但不要徘徊不前,消磨了當下的快樂和未來的憧憬。

10.恐懼

對於未知、變化、無能為力、別人的看法,我們多少都有恐懼,因此停滯不前。但時間會流逝,夢想也會。因此千萬別讓恐懼擋住了前進的道路,今天是你所擁有最寶貴的財富,一切從今天開始吧!

祝願大家~~

天天愉悅*○☆::∴★∵* *

時時快樂°•¸◠‿◠

 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位修行者,脾氣暴躁。他想把自己的壞脾氣改掉,於是蓋了一座寺廟。他特意在寺廟的大門口的橫匾上刻了「百忍寺」三個字。

有一位行脚僧向修行者問寺廟橫匾上的字。

修行者說:「百忍寺。」

行脚僧再問一次,修行者口氣略有不耐,回答說:「百忍寺」

行脚僧故意又問了一次:「請再說一遍!」。

修行者終於按奈不住,暴躁地回答道:「你聽不懂啊!百忍寺。」

行脚僧笑道:「你才說了三遍就受不了,那建百忍寺有什麼用呢?」

修練自己的品行要從心靈出發,而不是修建一座寺廟或向別人表表誠心就可以實現了。如果不踏踏實實地從內心加以改變,只寄希望於做表面文章,那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實現氣質的改變和能力的提昇。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陀降生於古印度,成道後,四處遊化,闡揚著人生的真理,廣說佛法之要,教化了無數的弟子。他就像是慈父,也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!

這一天,佛陀親自巡視著弟子的房間,看見一位比丘躺在床上。於是問道:「你的身體是否安好、心中是否有煩惱?」 

這位比丘很想向世尊恭敬地禮拜,於是努力地想撐起身子,但是因為疲憊不堪,所以根本無法起身。

世尊見狀,慈憫地來到比丘身旁慰問:「你怎麼病得這麼重,卻無人照顧呢?」

比丘說:「出家至今,我生性懶散,看見病人也不曾細心照料、關懷他人,所以自己生病了,也就沒有人願意前來關心,我真是感到慚愧啊!」

佛陀聽完後,便親自清理比丘的排泄穢物,把比丘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。

這時帝釋天看到佛陀的慈心,也前來用水洗浴比丘的身體,而佛也以手輕輕地撫摸比丘。

頓時,比丘身心安穩、全身舒暢,一切苦痛頓時化為清涼。

佛陀這時對比丘說:「您出家至今甚為放逸,不知勤求出離生死、解脫煩惱,所以才會身染疾苦,希望你從今天起,要精進用功。」

當比丘聽完後,便至誠向佛陀頂禮懺悔地說:「佛啊!承蒙您的探望與庇佑,如果不是佛光普耀、慈悲攝受,恐怕弟子早已身亡,輪迴六道了。弟子從今日起,一定會發大心,上求佛道、普度群迷。」

比丘因為知道真心懺悔並且精勤辦道,後來即得證阿羅漢果。

改寫自《法句譬喻經》刀仗品第十八

 

所謂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,在繁忙緊湊的生活步調中,我們總是冷漠多於關懷,批評多於讚美,因此何妨駐足片刻,關心一下周遭的人,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……

文章標籤

ko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